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林军同志在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六届六次理事会上的工作报告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1-07】 【来源:   字体【    小

各位理事、各位顾问、同志们:

2013年,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侨务工作全局,深入开展华侨华人研究,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努力推进自身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面,我按照章程的规定,向理事会作工作报告。

一、2013年的主要工作

(一)首期中国侨联课题成果丰硕,2013-2015年度课题完成立项。自2011年中国侨联课题发布以来,在学界各位专家和各位课题负责人的支持配合下,2011-2013年度中国侨联课题取得了丰硕成果:各课题组完成阶段性成果共68篇,其中包括中英文论文、调研报告及书籍,发表在核心刊物的论文7篇,为中央部委、国务院部委办、地方省级所属情况信息专报供稿27篇,获省部级理论成果论文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篇。目前立项的29个课题均已结题,侨研所组织专家学者对已结题的课题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评审。在已结题的课题项目中,被鉴定等级为“优秀”的约占总数的60%,“良好”约占30%,合格率达100%。这些研究成果学术价值较高,在侨史、侨情、侨务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方面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为侨务工作、侨联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为把中国侨联课题打造成为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和学术价值、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侨联和学会工作新品牌,2013-2015年度课题发布前,学会秘书处专门召开专家征询会,根据专家学者的建议对《年度课题指南》、中国侨联《课题管理办法》、《课题合同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2013年5月中旬发布的2013-2015年度中国侨联课题受到国内外各高校、科研院所的高度关注,课题组共收到来自国内94家单位及国外3家单位的264份课题申请书。根据“基础研究与政策研究并重、国内侨情研究与国外侨情研究并重、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并重”的原则,最终确定80个课题立项。2013-2015年度课题立项关注现实重点和热点问题,内容范围突出配合中国侨联重点推进的侨史工程和当前侨联工作所需,而且特别设置青年课题,以加强华侨华人研究队伍的培养。不少立项课题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在理论、观点、方法、思路上都有创新。(二)加强学术交流,不断扩大联系面和影响力。为更好扩展研究视野、加强与国内外专家的联系,2013年学会秘书处在组织、参与学术交流方面有了很大突破。

1.努力办好“中国侨联华侨华人研究系列讲座”。以历史学会和侨研所名义精心打造的“中国侨联华侨华人研究系列讲座”2013年度陆续邀请了5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3月邀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所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咨询专家、北京市侨联副主席李安山作了题为“国际政治中的中非关系:历史、现状与展望”讲座;7月邀请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高级讲师王苍柏博士作了题为“房子如何记忆?归侨、物质性和文化遗产”讲座;9月份邀请马来西亚马中文化艺术协会秘书长周美芬女士作了题为“308与505大选后的马华公会——回顾与展望”讲座;11月份,美国亚里桑那州立大学社会转型学院亚太裔研究方向以及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李唯,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廖赤阳应邀分别作了题为“21世纪的美国华人”和“‘后’新华侨时代的日本华侨社会”讲座。讲座涉及内容更加广泛,主题更加突出,交流也更加深入。

2.主办“华侨华人研究相关学术期刊合作与交流研讨会”。为加强与涉侨学术期刊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华侨华人研究的繁荣发展,学会秘书处于2013年5月主办了“华侨华人研究相关学术期刊合作与交流研讨会”,这在侨务系统和华侨华人研究领域尚属第一次。会议邀请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委会蔡蓉华主编和中国知网期刊合作部王玮主任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各期刊的编辑人员相互交流了各自的办刊情况,并就如何提高刊物学术水平和学术质量,如何在信息化时代条件下借助网络优势扩大刊物影响力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合作意向。

3.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一是走出国门参加学术研讨和访问。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ISSCO)会议是具有国际影响、学术品质优良、学界知名的华侨华人研究国际会议。8月17—18日,第八届国际会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俄罗斯、南非等国家及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学会多位理事、会员参加了会议并宣读了论文。9月15-24日,学会秘书处与五邑大学合作组团赴美国进行学术访问,收集了大量材料,加深了对美国华侨华人历史和侨社现状的了解。此外,很多学会的副会长、理事、会员根据自身学术研究需要,广泛与国外学者、研究机构联系,开展各种学术交流与合作。二是参与国内学术交流活跃。学会秘书处组织、参与了大量国内学术交流工作,包括印尼《生活报》创刊68周年纪念暨《印尼<生活报>纪念丛书》首发研讨会,参加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厦门市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两岸三地口述历史学术研讨会”,上海华侨历史学会、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同济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五缘文化与现代文明》系列丛书出版发布暨“五缘文化与中华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与广东五邑大学共同主办“比较、借鉴与前瞻:国际移民书信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以及广西南宁“海外华人与中国侨乡文化”国际研讨会等。

(三)精心培育,扎实推进侨史工程和华侨历史文库出版。持续推进侨史工程建设,组织有关力量对《华侨史概要》进行了修订,编审《浙江华侨史》,《缅甸华侨华人史》。起草和制订了《中国华侨农场史》撰写方案和基本写作框架,与相关七个省区侨联沟通相关事宜。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文库》是学会的重要学术品牌。自2005年启动至今,《文库》已相继出版近30集,因其特有的史料和学术价值,受到侨史学界的好评。2013年,学会严把华侨历史文库入选书稿的质量关,保证出版涉侨书籍的学术水准,相继出版发行了《世界视野:走出国门的中国新移民》、《追逐梦想:新移民的全球流动》、《刘泽荣事迹选编》、《中国侨乡研究》等。

自首部《中国侨联年鉴》顺利出版以来,得到了中国侨联机关各部门和各级侨联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2013年年鉴编纂工作首次实现当年组稿、当年出版,编纂出版工作也开始走向常态化、程序化、规范化。在前两部年鉴的基础上,2013年年鉴在内容、格式、文字表述、排版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调整,文字更加精炼,表述更加准确,图像更加清晰。2013年《中国侨联年鉴》全面记载了2012年中国侨联系统的发展变化情况。全书共有正文666页、照片图片700余幅,版面字数100余万字,各类目共900余条。

2013年初,学会秘书处翻译发行的国际移民组织的《2011年世界移民报告》中译本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和欢迎,为华侨华人研究学界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四)锐意进取,与国内多个华侨华人研究机构建立合作与交流。为不断推动华侨华人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学会积极协调国内华侨华人研究机构力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1.与五邑大学联合开展“侨批文书整理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学会秘书处发挥研究机构的优势,借助五邑大学在侨乡文化研究方面的优势,联合申办了“侨批文书整理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侨批文书是记录中国近代国际移民历史、反映近代中国乡村社会乃至国家命运变迁的珍贵民间文献,具有原始性和唯一性,是学界十分重视的资料。侨批文书所体现的华侨华人爱国爱乡的精神,有助于宣传国家形象,凝练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海外侨胞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认同。2012年,由五邑大学和侨研所合作申报的“侨批文书整理与研究”课题获得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立项。自2013年3月“侨批文书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召开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五邑大学和侨研所共同努力,课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

2.继续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华侨华人研究系列讲座”。在2011年与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联合开展“华侨华人研究北大讲座”以来,广泛邀请国内外华侨华人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前来讲座,受到了学界欢迎。2013年该系列讲座陆续邀请马来亚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马来亚大学全球规划与战略中心主任黄子坚、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兼华侨华人研究院执行院长曹云华教授、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丘立本、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梁英明、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李盈慧和马来西亚马中文化艺术协会秘书长周美芬开办讲座。

3.与中国侨联海外联谊部合作,联合台湾侨史学界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2013年6月,学会与中国侨联海外联谊部共同合作,与台湾华侨协会总会联合主办了“2013两岸侨史交流与合作研讨会”。该研讨会是第五届海峡论坛?第八届两岸侨联和平发展论坛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讨会为两岸侨界学者提供了学术研讨平台,探讨建立定期合作交流机制的意向。研讨会上,庄国土、龙登高、陈文寿和台湾华侨协会总会理事长陈三井及其邀请的李盈慧、陈若曦作了学术演讲。

4.与暨南大学共同建立协同创新中心并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为联合推进广东华侨史的研究,加强与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与沟通,共同促进侨务工作事业的发展,侨研所支持暨南大学申办教育部华侨华人研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建设“华侨华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9月,与暨南大学合作,以《广东华侨史》编委会共同举办了“广东华侨与中外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外学者在研讨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同时也为《广东华侨史》的编修工作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五)做好刊物编辑和信息资料工作,为推进华侨华人研究提供服务。作为唯一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双核心期刊的侨界期刊,《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3年继续完善高标准、严要求的办刊制度,坚持办刊宗旨,严格执行匿名审稿制度,确保用稿公开、公平、公正,进一步提高办刊水平和质量。

根据侨情变化和侨联工作需要,学会秘书处继续坚持《华侨华人资料》和《外刊快讯》的及时、快速出版,并编辑了若干专题资料,共编辑并发行《华侨华人资料》6期,《外刊快讯》36期和10个专辑。

学会秘书处不断加强与学会各副会长、顾问、理事的联系服务工作。继2011年首次编发《侨史研究动态专报》以来,2013年学会秘书处继续认真做好该项工作,截至目前共编发《侨史研究动态专报》42期,有效加强了学会理事、会员对学会工作的了解,促进了相互沟通与联系。

各位理事、同志们,2013年学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得益于全国华侨华人研究不断向上的总体氛围。近年来,全国华侨华人研究成果十分丰富,研究机构日益增多,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学术交流日益活跃,形成了很多学术价值高、社会影响大的研究成果和项目。比如,暨南大学图书馆华侨华人文献中心编辑的《侨情综览》,涉侨信息丰富全面,对了解当年海内外的侨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开始编撰出版《世界侨情报告》已出版两辑,得到学界肯定;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编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已出版三辑,为学界提供了最新华侨华人理论信息和研究动态;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等单位以蓝皮书的形式发布《中国国际移民报告》,在社会上形成了很大影响;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开发了“中国侨资企业数据库”以及发布《中国侨资企业发展年度报告》,形成富有影响的系列成果。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已出版50多辑丛书;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于2009年推出了“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系列丛书”;五邑大学于2010年推出“侨乡研究丛书”;中山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于2011年推出“华侨华人研究丛书”;2012年,广东省委、省政府组织力量编修《广东华侨史》,是广东省文化建设的重大项目,在国内外侨界引起强烈反响和示范效应;中国华侨出版社获得201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拟组织编撰13卷16册《世界华侨华人通史》,等等。在这些成果和项目中,虽然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没有直接参与,但各位理事、副会长、顾问是其中多项目的主要组织者、承担者与参与者,起着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侨联,向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的各位理事表示热烈祝贺!对有关方面大力支持、参与学会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二、2014年的工作安排

2014年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强调,要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加强调研,注重发挥有关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调研咨询作用。中国华侨历史学会要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国家繁荣发展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大环境,紧紧围绕国家侨务工作大局和侨胞需要,深化侨史侨情研究,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继续抓好精品品牌建设,活跃研究氛围,培养研究队伍,推动华侨华人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参与推动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侨联工作的意见》的贯彻实施。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侨联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于今年3月颁布,这是侨联工作的大事,也是繁荣发展华侨华人研究的有利契机。一是要积极参与《意见》辅导读本的编写工作。《意见》下发后,中国侨联迅速组织各部门力量编写学习辅导材料。学会充分发挥熟悉华侨华人历史、侨联历史的优势,积极参与编写工作,提供相关资料,为各级侨联干部准确解读、全面理解《意见》精神做出了贡献。二是加强相关理论研究。要加强对侨联历史的研究和总结,系统总结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胡锦涛同志、习近平同志关于侨联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对侨联工作的指示精神,梳理侨联历史的发展脉络,对贯彻实施提出建议。三是把中央《意见》中开展华侨华人研究的相关要求落到实处。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意见》关于加强、支持侨务工作理论研究的论述,抓住有利契机,推动有关方面重视华侨华人研究工作,向全国社科规划办公室推荐评审专家,加强与全国相关高校等华侨华人研究机构的联系合作,推动华侨华人研究学科体系建设。

(二)全面贯彻“九代会”精神,精心做好年鉴编纂工作。2013年是侨联历史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年,“九代会”胜利召开。首部《中国侨联年鉴》是从记录“八代会”开始的,2014年的《中国侨联年鉴》将全面总结各级侨联2013年的工作,全面反映“九代会”的召开盛况和大会精神,对年鉴编纂工作有着特殊的意义,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学会秘书处要进一步组织协调中国侨联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和省级侨联参与年鉴稿件的撰写活动,适时召开年鉴编辑工作会议,改进和完善编纂方式,全方位提高编纂水平,使年鉴编纂工作再上新台阶,充分发挥《中国侨联年鉴》“资政、教化、存史”的功能,忠实记录侨联事业的新发展、新经验、新成就。

(三)积极开展海外工作、新侨工作研究。李源潮同志多次强调,当前侨联工作的一个重要变化和创新,就是要适应海内外侨情的新变化,积极拓展海外工作,积极拓展新侨工作。学会应紧紧围绕“两个拓展”的总要求,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争取获得具有较大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的侨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一是要做好中国侨联课题结题和中期检查工作。2014年,将进行2013-2015年课题一年期课题结题和两年期课题的中期检查。课题结题是课题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一年期课题,学会秘书处将专门组织专家学者对结题课题进行验收评审,确保课题完成质量。为严格中国侨联课题管理,促进立项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保证立项课题按时、高质量地完成研究任务,学会秘书处要按照中国侨联《课题管理办法》对两年期立项课题进行中期检查,特别是要根据“两个拓展”的总要求,对两年期课题提出指导意见。 二是确立几项重大委托课题。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侨联工作要紧密结合统筹国内国际工作大局,推进侨务理论政策研究,特别是要对侨联工作全局进行系统谋划,加强顶层设计。中国侨联将适时召开相关专家学者小型会议,确立若干重大委托研究课题,为党和国家相关决策和侨联工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三是与侨商会合作开展侨商相关课题研究。总结侨商历史贡献,分析新时期侨商特点和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如何服务侨商发展、发挥侨商作用提出对策建议。

(四)大力弘扬华侨精神,汇集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凝聚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侨联工作的时代主题,也是华侨华人研究的时代主题。2014年,学会将紧紧围绕这个主题,确立若干研究项目,开展相关活动。一是主办“陈嘉庚精神与中国梦”学术研讨会。2014年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诞辰140周年,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汇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将于10月份举办“陈嘉庚精神与中国梦”学术研讨会。会议的论文征集通知已于近期发布,将组织专家学者对应征论文进行筛选。研讨会将采用大会主题发言和专题小组讨论两种形式,会议规模约为60人,会后拟将优秀参会论文集结成册出版。二是继续扎实推进侨史工程与华侨历史文库出版工作。为激发广大华侨华人、归侨侨眷的爱国热忱,用最翔实可信的历史来反映他们奋斗历程,使得他们感受到更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团结最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推动祖国统一、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外友谊做出新的贡献,学会要继续推进侨史工程建设,广泛组织国内外华侨华人研究专家学者围绕各住在国、各省市区的侨史做一个系统梳理,并就相关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展开深入研究。2014年将完成出版《缅甸华侨史》;正式启动《中国华侨农场史》的调查及编纂工作,拟于5月份召开一次编纂工作启动会议。继续组织编辑出版华侨历史文库,计划出版《南侨机工英魂录》、《铁军侨魂——新四军中华侨兵》、《2011-2013中国侨联课题结题论文集》、《陈嘉庚精神与中国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拼搏与奉献》等。三是适时与有关机构合作开展“海外华侨华人口述史”工作。口述历史资料在记录历史和史学研究中的作用是其它史料所不能替代的,与传统的文献档案、传记日记、笔记杂考、报刊杂志等资料相比,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自2004年起,学会秘书处坚持开展这项工作,做好山西、天津、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河北、吉林、湖北、安徽等省区市老归侨口述历史工作,并将采访材料整理出版。近十年来,“归侨口述历史”工作拯救了大量珍贵的侨史资料,对侨史研究和中国历史研究做出了贡献。为进一步挽救华侨历史“活资料”,促进中华民族海内外大团结,拟在现有“归侨口述历史”的基础上,与有关机构合作,分地区、专题、事件等方式开展“海外华侨华人口述史”工作,记录、整理海外华侨华人的奋斗历程。

(五)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合作,凝聚华侨华人研究力量。2014年,中国华侨历史学会要发挥全国性学术团体的影响力、带动性,更好地集聚国内华侨华人研究学界力量,共同推动华侨华人学术研究事业的发展,在繁荣我国社会科学领域方面发挥应有作用。一是继续推进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侨批文书整理与研究”相关工作。2014年,要按照国家社科基金管理要求,按时完成课题计划,进一步推进侨批文书整理与研究工作。二是不断扩大合作。继续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及地方侨史学会的联系,开展学术交流、研究合作。12月与五邑大学联合主办侨批文书与日常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五邑大学共同参与广东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申报侨乡文化与遗产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等,与暨南大学继续做好协同创新中心申办工作。三是培养华侨华人研究队伍。继续拓展学术交流渠道,创新合作平台,打造新的学术交流载体,为开展学会研究人员参加学术研究创造有利条件。继续与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继续支持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从而掌握最新研究趋势,拓宽研究人员的学术视野。今年下半年,拟召开《华侨华人历史研究》青年作者研讨会,为全国华侨华人研究青年学者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帮助他们成长,着眼华侨华人研究事业长远发展,建立稳定的青年研究人员队伍。

(六)发扬钉钉子精神,精心打造工作品牌。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以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精神打造工作品牌,是扩大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在学界的影响、提高研究能力的重要方式。一是继续办好“中国侨联华侨华人研究系列讲座”和“华侨华人研究北大讲座”。近年来“中国侨联华侨华人研究系列讲座”获得了中国侨联机关各部门和学界的好评,逐渐成为学会的品牌。讲座紧密结合社会现实,站在学科前沿,不仅拓宽了大家的学术视野,深化了专业认识,活跃了学术氛围,而且加强了学会与国内外学术机构的交流合作,扩大了学会的知名度。为更好地延续这一品牌,2014年将继续邀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进行研讨与交流。此外,继续支持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扩大“华侨华人研究北大讲座”的影响力。二是继续认真办好“两刊一库一讯一报”。着眼提高《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的办刊质量,巩固双核心期刊地位,围绕时代主题,开创新的研究视角,重视侨史、兼顾现状,为侨界中心工作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加大刊物的网络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建设。根据侨情变化和研究需要,及时出版《华侨华人资料》和《外刊快讯》。认真做好《侨史研究动态专报》,更好地向中国侨联会领导、机关各部门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理事报告学会工作动态。三是翻译出版《2013年世界移民报告》。国际移民组织发布的《世界移民报告》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已经成为研究国际移民问题的风向标,越来越引起学界关注。要在成功翻译2011年度世界移民报告的基础上,继续做好《2013年世界移民报告》翻译工作,并于上半年出版。今后要持续关注世界移民报告发布情况,及时组织力量翻译,形成系列,为学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各位理事、同志们,在大家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的工作蒸蒸日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华侨华人研究必将进一步开创新的局面。

祝愿各位理事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祝愿全国各涉侨研究机构事业发展,祝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Copyright 2014 www.scql.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蜀ICP备14019493号 版权所有:四川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技术支持:四川省侨联宣传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