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转载
境外拟投资项目超千亿美元 在川国企与金融机构商讨融资难题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1-29】 【来源:   字体【    小

  截至2018年底,在川国有企业境外在建、已建项目203个,投资总金额约合291.3亿美元,包括央企143.7亿美元、省属企业127.6亿美元、市州企业20亿美元。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全省国资国企系统正在洽谈和推进的境外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000亿美元。“投资项目越多,融资需求越大。”

  为扩大融资渠道、提升融资能力,1月25日,四川省国有企业“一带一路”银企合作交流座谈会在成都举行。

  缺钱 

  基础设施项目资金需求大 

  国企目前融资方式单一 

  “企业开拓新市场,争取新项目,近80%都需要融资。”东方电气集团国际合作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平慧琼说,东方电气集团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拓展海外业务,目前生产的大型发电机组已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标市场多存在负债水平高等情况。

  在川央企国机重型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融资也有迫切需求。“2018年海外工程项目和国际贸易业务签约额突破60亿人民币。”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南亚市场是国机重装的重要战略板块,东南亚地区多数国家基础建设前景广阔,但普遍资金缺乏,希望国内金融机构能加大对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及产能合作等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

  融资方式单一是另一个突出问题。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企业参与境外项目大多采用“工程总承包+融资”模式。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动辄几十上百亿美元,企业的资金实力难以承受,“融资多是通过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支持太少了。”

  华西集团总会计师杜友剑也表示,一般境外子企业规模不大,几乎不能直接在当地银行融资,且当地融资成本高,基本上都靠母公司资金支持境外企业发展。目前一般融资渠道有三种:一是境外放款,但受母公司权益影响,融资额度小;二是内保外贷,看似简单,实则审批环节繁琐,银行办理程序复杂,成本高,成功率低;三是境外项目融资,所需资料多,需要信保担保支持,是融资成本最高的方式。

  找钱 

  推动投融资模式创新 

  建议企业加强外汇管理 

  企业普遍希望能进一步打通海外间接融资通道,加大跨境融资规模,金融机构参考企业已取得的境外银行授信模式,在授信品种、期限和额度上给予更大支持。还要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与国际多边金融组织共同推动投融资模式创新和多元化融资体系建设,如搭建区域性基础设施融资平台,以股权、债权、产业基金、并购基金等形式专项支持海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为项目落地提供投资、融资和担保。

  四川国企还希望加大银企合作力度,争取更多国家“一带一路”项目和配套资金支持。“我们希望加强与国内金融机构的交流,利用好亚投行、丝路基金、中非基金等融资模式,在一些重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平慧琼说。

  四川长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谭丽清建议,政府牵头组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多层次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如设立海外投资发展基金、共同参与企业的对外投资;提供“并购贷”“海外专项发债”等多品种融资产品等。应对企业海外子企业授信全面覆盖,对易受当地政治环境因素影响的区域,协调扩大信用保险范围,或提供其他能够分担企业海外交易收款风险的配套产品等。

  金融机构也提出建议。“企业拓展海外业务必然涉及跨币种交易和资金管理,规避汇率变动带来的利润损失风险,企业要练好内功。”汇丰银行成都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国企对外汇管理相对比较保守,一些国企因为内部对外汇相关文件的审核以及签署流程较长,导致错过外汇管理窗口期。建议国企建立或完善相应的外汇管理机制。

  澳新银行成都分行行长范静东则建议,国企要不断加强在外汇审批、融资渠道等对外投资决策上的透明度,以减少不确定性,打消海外投资者的投资顾虑。 (蒲南溪 记者 朱雪黎)

  微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简单 

  全省国资国企系统正在洽谈和推进的境外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000亿美元,说明企业在境外找项目很有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却在为钱发愁,说明这些项目的推进落实是需要条件的。

  融资需求如此之大,但目前的融资方式却很单一。国企们希望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交流、加大银企合作力度,而金融机构则期待国企加强对外投资决策上的透明度,这又说明,改进的空间是有的,大家坐到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办法总比困难多。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走出去”企业在境外实施建设项目前,首先要谋取金融机构的支持。金融机构要加大创新力度,拓宽融资品种,创新融资方式,解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对于国企而言,创新思路,练好内功,做好风险控制和更多预案,也是题中之义。

 

Copyright 2014 www.scql.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蜀ICP备14019493号 版权所有:四川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技术支持:四川省侨联宣传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