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侨务论坛
四川侨界热议“九代会”报告②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3-26】 【来源:   字体【    小

  编者按:四川省第九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九代会”)于3月25日在成都开幕,四川省侨联系统组织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迅速兴起学习贯彻九代会报告精神的热潮,现将侨界感想感言选登如下:

  四川大学侨联主席昂然说,我将积极把会议精神转化为推动侨联事业有序发展的前进动力,引导侨界专家投身高校“双一流”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国侨联提出的“地方侨联+高校侨联+校友会”工作机制,打造具有高校侨联特色的品牌性项目,尤其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教育教学等方面下功夫,聚焦特色优势领域和交叉学科,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奋力谱写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贡献高校侨界智慧与力量。

  西南交通大学侨联主席、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杨文波说,我将继续坚持“党建带侨建”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将学校归侨侨眷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围绕凝心聚力同圆共享中国梦的主题,加强联谊联络,扩大侨联的朋友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侨智侨力,彰显学校交通院校特色,服务国家交通强国发展战略;做深做实为侨服务,切实为学校侨界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成都市温江区侨联主席、成都冠城集团执行董事洪振原说,我将学习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做好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纽带,为侨胞搭建沟通桥梁,增进侨胞之间的相互了解、友好往来与互助合作。同时,我将继续深耕教育及金融产业,积极发挥平台作用和行业优势,服务大局,充当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桥梁,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积极贡献侨界力量。

  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锦功说,我自2010年辞去美国工作回蓉发展以来,深切认识到自身发展都离不开祖国的支持。目前,我已带领团队研发出世界第一块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并广泛运用于各类场景,并在国际交流、“一带一路”建设中崭露头角。未来我将继续发挥自身资源和科研力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国际国内双循环背景下,更好发挥侨界力量,助力国家经济建设和技术创新。

  南充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何俐说,我们将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并贯彻落实到下步工作中。一是坚定政治站位,采取线上宣传、线下研讨等方式,组织县(市、区)侨联、驻市高校侨联、侨界社团和海外侨胞抓好宣传贯彻,以大众化普及、通俗化阐释的宣传策略兴起学习讨论热潮。二是聚焦中心大局,找准南充发展大势与省侨联工作部署的结合点,以思想领侨、经济聚侨、文化引侨、政策惠侨、平台联侨为抓手,更加用心用情地服务大局、服务侨胞,交好九代会精神的“南充答卷”。三是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以党建带侨建、侨建促党建,引导广大侨联干部切实知侨懂侨爱侨,提升侨联工作本领和为侨服务水平,当好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贴心人,不断开创侨联工作新局面。

  成都市崇州市侨联主席陈刚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结合侨联工作目标和崇州侨联工作实际,全力做好新时代侨联各项工作,当好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贴心人、侨务工作的实干家。

  内江市隆昌市侨联主席廖莉说,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积极担当作为,参与隆昌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对外宣传上充分发挥侨届力量,团结引领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广泛凝聚侨界力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侨界力量。

  巴中市通江县侨联主席郭雄说,我们将以本次大会精神为指引,切实发挥好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结合通江县银耳、诺水河等特色和资源优势,引导和发动更多侨界力量参与县域经济发展,不断探索侨企在通江发展的新领域、新模式,实现侨资企业与县域经济发展互惠共赢,共谋县域经济“换道超车”,为城乡融合发展“引智、引资、引技”贡献侨界力量。

  巴中市侨联综合科科长张松龄说,我们将积极履职尽责,把基层侨联建设做扎实,在本职岗位上取得新的成绩。同时也会更加注重发挥侨联的独特优势,广泛联系交友、涵养侨务资源,以实际行动讲好巴中故事,为巴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侨联贡献。

  广安市武胜蓝海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侨眷赵勇说,大会胜利召开,让大家看到了行稳致远的四川侨界新成绩,也让广大侨界群众看到了今后前进的道路和方向。我将积极把此次大会精神领会好、宣传好、贯彻好,发挥好侨界代表人士桥梁纽带作用,增强海外亲属推荐、宣传家乡意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侨界力量。

  

Copyright 2014 www.scql.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蜀ICP备14019493号 版权所有:四川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技术支持:四川省侨联宣传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