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在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对乡亲们说:“大家收入高了、日子好了,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发展下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侨联系统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重要论述,聚焦工作重点、汇集优势资源、健全帮扶机制,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把“振兴”蓝图变成现实“实景”。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居安”工程
青山远黛,绿树环阴,一栋栋砖瓦房席地而起,一条条水泥路蜿蜒盘旋,一个个生态致富的产业破茧而出,点缀在群山之间,勾勒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
“现在路变宽了、硬化了,房子也修好了,村里的活有干的”提起现在的生活,西华村群众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四川省侨联作为泸州市古蔺县西华村的定点帮扶单位,近年来整合侨界资源,修建了华商路、益海嘉里路、欧华路、双桐大堰等多个项目,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据了解,截止2021年底,全省各级侨联累计开展基础设施帮扶项目26个,资金投入超2100万元,有效提升了贫困村经济发展的硬件条件,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业安”工程
“一年四季活水不断,提起磨刀溪冷水鱼,大家都晓得品质好。”在西华村铜鼓坪磨刀溪,村民魏和炎把网撒进池内,渔网瞬间迅速向四面八方张开,不一会儿就捞起来几条瘦长的冷水鱼。“周末还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给农家乐带来了人气,增加了收入”新的致富经在魏和炎脑海里浮现了出来。
自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以来,四川省侨联按照“一村多品、一户一业”的原则持续巩固特色产业、扶持新兴产业,形成了以永盛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以冷水鱼养殖、特色水果种植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截止目前,西华村已规划发展有机水稻1500亩、猕猴桃300亩、蜂糖李500亩、脆红李300亩、甜橙300亩、蓝莓产业园1000亩,构建了从海拔高到低垂直立体的多业态农业发展模式。
同时,四川省侨联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道路,依托西华村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打造“铜鼓坪猕猴桃基地—梯田水稻田耕风景田园观光—侨台黄金柠檬种植采摘园农耕体验—罗乾相历史遗迹—磨刀溪冷水鱼休闲垂钓—侨爱度假村民俗体验—森林氧吧健康养生”等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精品线路,西华村农旅融合发展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整合侨联独特资源,打造“心安”工程
四川侨务资源丰富,如何吸引更多侨务资源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去,四川省侨联派驻在西华村的驻村工作队员白桂游表示,将以乡情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推动多方力量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四川省侨联坚持规划先行,将古蔺县西华村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纳入工作重点,联系高校侨界专家,深入到乡村振兴一线问诊把脉。组织机关干部、海归专家学者、侨界爱心人士等出资出智出力、走进乡村,因地制宜地开展结对帮扶、考察调研、产业规划、捐款捐物等活动,累计为古蔺县困难家庭儿童发放价值3万余元的侨爱暖心包,为2名儿童提供免费“唇腭裂手术”项目,开展“侨爱心·乡村学生眼视光工程”公益活动,为4600余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筛查,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学生免费配镜。举办“侨爱暖千家 情系众乡亲”和“弘扬长征精神 助力精准扶贫”为主题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将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截止目前,全省各级侨联派出驻村干部超过600人次,累计帮扶1128户4232人,在产业技能、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慰问救助等方面引导资金近1.5亿元,其中侨界资金约达1.3亿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新的征程上,四川省侨联将持之以恒抓好定点帮扶,广泛动员侨界力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深、越扎越广······